供應雨水收集利用所需,污水處理設備,玻璃鋼蓄水池,過濾裝置,蓄水模塊,應對各類環境施工方案。

            常見問題

            技術資料

            新聞資訊

            免費咨詢熱線

            181 3639 7189
            行業百科
            您的位置:首頁>行業百科>技術資料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發布時間:2022-02-27 22:08:28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低影響開發設施的選擇

             

                因地制宜、經濟有效、方便易行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公園綠地

                宜首先利用生物滯留,植草溝等小型,分散式的技術設施消納自身經歷雨水。同時利用景觀水體,多功能調蓄等大型雨水調蓄設施兼顧自身及周邊區域經濟雨水的控制。 

                對于沙坑,垃圾清理場等不適宜進行開發的場地,宜設計為具有雨水調蓄與凈化燈功能的公園,作為周邊地塊超標徑流雨水的調蓄場所。

                已建城區中的濕地公園,有景觀水體的公園宜改造為具有雨水調蓄與凈化燈功能的多功能公園,其他公園綠地宜根據地勢,空間布局等具體條件進行合理改造,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超標徑流排放系統良好地銜接,恢復其自然調蓄功能。

             

                公園綠地

                有景觀水體的公園綠地應優先考慮利用雨水徑流作為景觀補水和綠化用水,并應進行水量平衡計算,合理確定景觀水體的規模。

                公園綠地內景觀水體的補水水源,應通過植草溝,生物滯留措施等對徑流雨水進行預處理,或采用雨水凈化措施和初期雨水棄流設施。

                緊鄰車行道的綠地必須設有初期雨水棄流設施。


               濱海公園綠地

                有條件的濱水綠地內,應設計雨水塘,雨水濕地等設施調蓄,凈化徑流雨水,并與城市雨水管渠的排放口,穿越水系的道路的過路管渠相銜接。濱水空間局促的區域可設置截污格柵,旋流沉砂,雨水調蓄池等設施空盒子徑流污染。

                濱水綠地接納道路等不透水路面的徑流時,應設計為植被緩沖帶,以消減雨水徑流流速和污染負荷。

                濱水綠地雨水控制利用系統設計的植物配置應按照場地豎向情況,全年水位變化范圍及潮間帶等條件,選擇合適的濕生,水生的鄉土植物。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生產綠地

                主要技術措施:下沉式綠地、雨水滲井(管、溝)水體、植草溝等,宜設具有一定雨水調蓄功能的水體,實現雨水調蓄,回用等功能。

                每塊圍地四周應設置植草溝及單獨雨水滲井,加快圍地的雨水收集和滲透,并通過滲管與綠地內水體有效銜接。

                下沉式綠地內應設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證暴雨時徑流的溢流排放。


                防護綠地

                城市中具有衛生,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的綠地,包括衛生隔離帶、道路防護綠地、城市高壓、走廊綠帶、防風林、城市組團隔離帶等。

                附屬綠地主要技術措施

                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雨水滲井、水系、雨水蓄水池。植草溝、植被緩沖帶等。

                STS山地開放公園海綿城市建設項目

                1.項目概況與雨水匯流趨勢分析

                占地面積1.48x105m2;,山體覆蓋率90%,具有非常好的雨水涵養本底。公園在建設時,結合地已設置集中儲存設施。雨水從山頂流下,主要分為兩片匯水面積,右側部分為向四面匯水,左側部分為西側匯入公園內,其余部分由圍墻阻隔,滲水通過排水渠排出。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2、項目建設指標

                三年實施計劃內,STS山地開放公園的年徑流控制率為83%,降雨控制厚度37.2mm。

                3、公園周邊匯流趨勢分析

             

                北側待拆小區和小學地勢較公園北側綠化帶高,西側路面匯流至公園東北角。公園周邊匯流趨勢分析其余三面地勢較低,可用于滯留綠地面積約9000m2;,結合濕地系統,景觀水體系統,可提供超過2000m3;的調蓄水量。

             

                主要技術目標

                公園山體:自身涵養,結合水土保持,雨水滯留技術,減少山體徑流及水土流失。

                自然水體:結合山體下游自然水體,設置緩沖植被凈化系統,凈化水體水質

                硬化地面區域:通過滲透地面,綠化滯留,收集回用消納。

                滯留空間:利用公園綠地系統,結合公園豎向標高關系,預留周邊道理、小區的滯留空間。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客水滯留區

                可以通過結合雨水匯集概念打造旱溪和生態濕地,通過地形的凹凸形成雨水滯留區域。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滯留滲透區

                北側卵石

                打造卵石旱溪與景觀提升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水土保持區(山體區域)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水質提升區

                植物生態凈化提升區

                增加植物品種,如干屈菜、馬藺、美人蕉等。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景觀水體區

                結合現狀,在局部區域增加景石,使上游水系在設計區域內匯集,形成疊水景觀,增補兩側植物(美人蕉)提升綠地景觀。

             

                雨水回用區

                依托廁所旁的廣場,收集匯集東南側入口廣場的雨水利用于衛生間沖廁等。

                雨水模塊蓄水池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停車場生態滯留區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雨水滲滯區(南側廣場)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海綿城市科普展示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監測系統

                監控外排雨水管道流量,景觀護體水位,水質變化,外部客水接入室,廁所雨水回用量。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本文標題:海綿城市建設概論-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Copyright © 2022 江蘇海云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1051512號

            XML地圖TAG 

            181 3639 7189